康有为是什么意思?

词条 康有为(康有爲)

拼音 kāng yǒu wéi

注音 ㄎㄤ ㄧㄡˇ ㄨㄟˊ

康有为是什么意思

康有为
基本解释

康有为 Kāng Yǒuwéi

[Kang Youwei] (1858.3.19—1927.3.21) 中国近代思想家、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、学者。原名祖诒,字广厦,号长素,又号更生。广东南海人。早年接触西方文化。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。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,他联合各省赴京会试的1300余举人上书,要求光绪帝拒和迁都,变法图强。后在京组织强学会,编印《中外纪闻》,创办《强学报》,宣传变法。1898年4月成立保国会。他屡向光绪帝上奏折,企图在不改变帝制的条件下改革政治、经济、军事,使中国富强。9月变法失败后,他逃亡国外。1899年7月在加拿大组织保皇会,抵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。辛亥革命后发表反对共和与保存国粹的言论,企图恢复清王朝。1917年7月参与张勋复辟失败。1927年在青岛去世

-----------------
国语辞典
康有为kāng yǒu wéiㄎㄤ ㄧㄡˇ ㄨㄟˊ
  1. 人名。(西元1858~1927)​字长素,改字更生,晚年又字更甡,清学者及政治家,南海人。治经以今文为宗,旁采当时流行的西洋学术思想,自成一家言。光绪二十四年,以工部主事赞德宗行新政,失败后亡命日本,组织保皇党;民国成立后,谋复辟,迄无成。著有《孔子改制考》、《新学伪经考》、《大同书》、《春秋董氏学》、《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》、《孟子微》等多种。

康有为的其它解释

  • 康有为(1858年—1927年),原名祖诒,字广厦,号长素,又号明夷、更甡、西樵山人、游存叟、天游化人,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,人称康南海,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。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,光绪五年(1879年)开始接触西方文化。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,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,受阻未上达。光绪十七年(1891年)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,收徒讲学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得知《马关条约》签订,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,即“公车上书”。
  • 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开始进行戊戌变法,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,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,组织保皇会,鼓吹开明专制,反对革命。辛亥革命后,作为保皇党领袖,他反对共和制,一直谋划溥仪复位。民国六年(1917年),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,拥立溥仪登基,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。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,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,他曾亲往天津,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。民国十六年(1927年)病死于青岛。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,在倡导维新运动时,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。但后来,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。
  • 康有为的造句

    1、康有为既为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人,亦是“诗界革命”派诗人。

    2、师道既尊,学风自善。――康有为《政论集在浙之演说》。

    3、在自立军起义中决心和康有为决裂,又因为看不惯四龙头的作为,遁入空门。

    4、国尚农则守旧日愚,国尚工则日新日智。康有为

    5、康有为的《书法对联》运笔在不方不圆之间,笔力浑厚而苍拙,浓墨渴笔,具有静穆大气的阳刚之美。

    6、因此,康有为的社会进化思想不是导源于西方进化论,而是来自儒家今文经学。

    7、康有为去世后,梁启超见他“身后萧条得万分可怜”,赶紧电汇几百块钱,才草草成殓。

    8、《民报》在章炳麟、陶成章等主编下,由胡汉民、汪精卫等执笔,与主张保皇、由康有为、梁启超执笔的《新民丛报》展开激烈论战,成为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。

    9、以洪仁升、康有为、孙中山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,也学习他们的慈善与社会福利思想,形成了各自的慈善福利观。

    10、头巾气之外,最麻烦的是康有为毫无军事常识。

    11、康有为、孙中山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,也学习他们的慈善与社会福利思想,形成了各自的慈善福利观。

    12、所以在后来,康有为七十大寿的时候,梁启超不是写了一个很大的寿屏送给康有为,那也就师生和解了。

    13、以洪仁王干、康有为、孙中山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,也学习他们的慈善与社会福利思想,形成了各自的慈善福利观。

    14、近代维新运动的倡导者康有为认为,只要远学英美,近学日本,实行变法维新,定能“三年而宏规成,五年而条理备,八年而成效举,十年而霸图定矣”。

    15、戊戍变法失败之后的梁启超也与康有为分道扬镖,逐渐放弃君主立宪,而改奉民。

    16、在严复以前,康有为虽没有直接论述西方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,但在官办、民办企业方面有类似的论述。

    17、后康有为去世,梁启超见他“身后萧条得万分可怜”,赶紧电汇了几百元钱,才草草成殓。

    18、然而,郑观应在政治改革的实践上却是消极的,同康有为甚至是背道而驰的。

    THE END